7月8日,一面绣有“高效调解结案情,廉明办案解企忧”的锦旗被送到集宁区人民法院民二庭王佳玲法官手中,送旗人某公司负责人紧握承办法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法院的公正调解,让我们企业得以恢复正常经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建设工程施工纠纷从矛盾激化到圆满化解的暖心故事。原、被告因某重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款项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双方矛盾一度陷入僵持。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承办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秉持“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法官多次组织双方沟通,耐心听取诉求,梳理争议焦点,最终找到平衡点——通过分期支付、担保履行等灵活方式,既保障施工方合法权益,又缓解建设方资金压力。调解协议签订后,被告严格遵守约定,按时履行每期款项支付义务。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不仅化解了法律纠纷,更重建了商业信任。某公司负责人坦言:“法院的调解方案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困难,让我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此次送锦旗,不仅是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肯定,更是社会对司法调解价值的认可。王佳玲庭长表示:“锦旗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将继续深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机制,以高效、专业的司法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为构建和谐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其实,对法官来说,化解一起纠纷不难,难的是让纠纷化解后,企业能轻装上阵,让合作能继续走下去。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份按时履行的协议背后,都是生产线不停的轰鸣,是工人不变的岗位,是市场主体对“稳”的期盼。而这份“稳”,正是司法护航经济发展,最实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