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乌兰察布市召开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表彰大会,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4名个人、3个集体获奖,她们敢为人先、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展现了爱党爱国的崇高情怀和干事创业的巾帼担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乌兰察布市三八红旗手”索慧敏,聆听她的精彩故事,感受她的巾帼风采。
察右前旗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 索慧敏
索慧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汉族。现担任察右前旗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公职律师。 2023年12月被察右前旗法学会聘请担任察右前旗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023年被乌兰察布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优秀法制员";2024年3月被察右前旗妇女联合会选树为全旗"最美女性法律明白人";2024年7月获得全市公安机关"法治人物"三等奖。
在察右前旗公安局法制大队,有这样一位女警:她以法为剑,守护公平正义;以初心为灯,照亮执法之路。她就是索慧敏,一位在公安法制战线上深耕七年的"法治尖兵"。自2011年穿上警服以来,这位1985年出生的汉族姑娘,用专业与坚韧书写着新时代女警的担当——她是全局首个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A 证的民警,是察右前旗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是群众眼中的"最美女性法律明白人",更是同事心中"拿得稳法律标尺、守得住执法底线"的硬核战友。
以信仰为灯,做法治精神的践行者
"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守护群众的温度。"这是索慧敏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执法工作的"定盘星",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工作再忙,她每天雷打不动留出1小时学习时间,写下心得体会,字里行间满是"执法为民"的初心。她常说:"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审核一起邻里纠纷案件时,她发现办案民警因证据收集不完整可能影响处理结果,当即带着民警重返现场,耐心听取双方诉求,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法律条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索警官不仅讲法,更懂人心。"当事人的这句话,正是她将法治精神融入实践的生动注脚。
以匠心为尺,做执法规范的守护者
2017年,当索慧敏拿着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A 证出现在单位时,同事们既惊讶又佩服——没人知道,这位看似文静的女警,是如何在繁重工作之余,用300多个夜晚啃下厚厚的法律教材。凭借这份韧劲,她从办公室调到法制大队,一肩挑起全局刑事案件审核、执法质量考评、复议应诉等重担,成为察右前旗公安法制工作的"顶梁柱"。
翻开她的工作台账,一组数据令人震撼:从事法制工作以来,累计审核刑事案件2283起,精准揪出证据瑕疵、程序漏洞,提出补正建议450多条,办理刑事复议10起、行政复议7起,提出6份针对性法律意见;为群众和民警解答疑难问题200余个。同事们说:"经过索姐审核的案子,就像经过'精密仪器'检测,我们非常放心。"
作为全局首位公职律师,她更是重大疑难案件的"定心丸",她为单位决策提供精准法律支撑,参与多份重要文件、合同的起草、审核,同时承办本单位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案件。2025年,一起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她连续3天泡在卷宗里,梳理证据链、撰写答辩状,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她逻辑清晰、法理通透,积极答辩,询问证人,庭后又提交了长达5页的代理词,最终为公安机关在一审和二审中均赢得判决。承办本单位诉讼案件以来,她累计办理交通事故类民事诉讼3起,行政诉讼21起,胜诉率99%,高胜诉率彰显专业实力。
以创新为笔,做柔性执法的开拓者
"执法不仅要合法,更要让群众信服。"在办理不予立案类刑事复议案件时,索慧敏发现一个共性问题:许多申请人并非不理解法律,而是不满"冷冰冰"的书面答复。为此,她打破传统审查模式,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特点首创"共情式沟通法"——先耐心倾听申请人的诉求,再带着他们一起看卷宗、讲法条,用"法理+情理"解开思想疙瘩。
去年,尹先生因对一起案件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情绪激动地来到法制大队。索慧敏没有直接出示法条,而是倒了一杯热茶,听他讲完事情经过,再一页页翻开卷宗,从证据认定到法律适用,逐条解释。两个小时后,尹先生站起身说:"索警官,我懂了,不是你们不办事,是我没弄明白法律规定。"这样的案例,在她的工作中比比皆是。这种"柔性执法"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赢得了民心,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提升,这背后,也离不开索慧敏用智慧和耐心搭建的"法治桥梁"。
从事公安法制工作多年,索慧敏先后荣获了"优秀法制员""法治人物"等多项荣誉。她说:"作为一名女警,我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在法制岗位上,用每一次严谨的审核、每一次耐心的解答,守护好一方平安、维护好一份正义,就是我最大的价值。"
这就是索慧敏,一位在法制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公安女警,用初心守护正义,用专业诠释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巾帼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