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诚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更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乌兰察布市以打造“诚信乌兰察布”为契机,紧扣依法行政、便民惠企、数字赋能、队伍建设四大主线,推动政务诚信建设从“制度设计”迈向“实践深耕”。全市12项重点任务、41项细化措施全面铺开,经过各责任单位半年以来通力合作,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能。
依法行政树标杆:以法治刚性守护诚信底色
执法规范化筑牢诚信防线。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推动做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通过各种渠道发现违规执法问题线索170件,核实上报80件,完成整改42件。市农牧局开展“绿剑护粮安”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查农资经营主体2600家次,办结农牧案件72起,罚没款24.35万元。债务清偿兑现政府承诺。实施政府债务清偿“四个专项行动”,对政府失信行为开展新一轮大排查、大起底,形成问题清单,并纳入自治区政务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排查失信行为5件,涉及金额1384.07万元,已清偿658万元。规范招商引资力促项目落地。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进行定期调度,通过重点关注项目签约情况、立项手续办结情况、开工情况等关键指标,推动合同备案工作有效落实,提高项目台账管理水平,确保新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开工、投产。截至六月底,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65个,协议总投资2697.7亿元,已完成立项项目235个,已开工53个。
便民惠企优服务:以群众口碑检验诚信成色
“高效办成一件事”跑出加速度。全市认领编制1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察右前旗推出建筑垃圾运输核准服务事项并实现线下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1810件;卓资县将部门分设的单一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全县已归集超50份电子证照,覆盖户籍、住房、市场经营等高频领域,电子签章使用率超99%,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超50%,群众办事材料减少60%。政务直播架起“透明桥梁”。商都县以政务直播为切入点,将“数据跑路”转化为“政策发声”,创新“政策解读+实时答疑”直播模式,实时互动回应群众关切,两场直播吸引千余人次观看,60%的问题实现当场办结,不仅缩短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以“看得见的回应”强化政府与群众的信任纽带。便企服务机制破除“发展枷锁”。市工信局健全组织架构,优化双包联、人才、金融、科技四个服务,形成“企业诉求征集——诉求分办——办理结果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需求台账,积极搭建平台,收集市内外基本能够覆盖我市企业的一般信贷诉求的82个金融产品,积极落实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赋能强支撑:以智慧治理厚植诚信沃土
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市大数据管理局归集信用数据489万条,建成“五大基础库+四大主题库”,政务云平台承载180个系统,电子政务外网覆盖1830家单位。市卫健委推动30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401项,标注“全区HR”“乌兰察布HR”,减少重复检查,惠及患者超万人次。信用监管激活市场活力。全市归集“十公示”信息40.36万条,26个部门在24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监管;打造“信易+融资”场景,3320家企业获贷68.32亿元,信用修复116家主体,失信联合惩戒6000余次,形成“守信畅行、失信受限”的良性循环。安全体系守护诚信底线。市大数据管理局实施“首席数据官”制度,构建政务云安全资源池,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市工信局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多蒙德冶金化工节点解析量达10万个,以技术赋能诚信风险防控。
队伍建设育诚信:以诚信建设夯实履职底色
“档案+培训+宣传”锻造诚信履职队伍。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实现“动态更新”,新考录、新调任、新提拔人员信息第一时间纳入档案管理,将诚信教育纳入干部、公务员和党员基本培训计划,开发相关课程并融入党校主体班次,现场教学与继续教育平台课程相结合,推动诚信意识入脑入心。经验提炼与宣传同步发力,形成“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良好氛围,为政务诚信长效化积累了实践经验。
半年深耕,乌兰察布市政务诚信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下一步,全市将继续以四大主线为牵引,聚焦提升整治力度、提升服务温度、提升数字化程度和提升队伍诚信意识“四大行动”,推动诚信从“政府要求”转化为“全民自觉”,为打造北疆诚信高地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