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卓资山镇综治中心:“实体化”赋能基层治理 做群众心中的解忧“终点站”
发表时间:2025-09-01 18:12:27
新闻来源:风采卓资
责任编辑:李海涛

走进卓资县卓资山镇综治中心,随处可见基层干部奔走在一线、为民排忧解难的忙碌身影。 广大党员干部以“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为目标,以“情理+法治”将矛盾源头化解,推动着各类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土地是农民的根,能否处理好土地承包纠纷,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今年6月,卓资山镇成功调解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案。卓资山镇承包大户温润和在未与村委会和村民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将2025年土地流转金从2024年的600元/亩降至500元/亩,引发群众强烈不满。经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多方联动,通过入户走访、多轮调解和依法协商,在十多次的调解中,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流转金调整为550元/亩,并于6月30日前补发了差价。此次调解既保障了农户合法权益,也体现了依法协商和多元共治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关键作用。

卓资山镇六苏木村村民 李有拴: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没少下来给我们做调解,法理情理面面俱到,现在终于把我们这点儿心病解决了,我们也都非常认可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卓资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兼综治中心主任 杨俊峰:农村土地承包起纠纷一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复杂性、最棘手的问题,化解好土地承包纠纷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性工作。我们综治中心高度重视土地承包起纠纷的排查化解,在调处化解土地承包纠纷时,根据不同的类型,从“情理”“法理”“道理”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调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卓资山镇作为卓资县城关镇,共辖19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4.9万人。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压力增大。

滨河佳苑小区绿化带被私自改建“菜园”问题,是该小区居民一直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高效推动矛盾化解 ,镇综治中心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队赴现场勘查,确认存在居民在公共绿化区域种植蔬菜等行为。经走访了解,部分居民主要为节约生活成本、满足种植乐趣,但忽视了该行为对小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坚持以沟通为先,既耐心讲解公共绿化的重要性,也认真听取居民实际困难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共享菜园”替代方案,推动达成共识。涉事居民主动配合清理农作物、参与补绿复绿,并承诺今后严格遵守社区公共管理规定,共同维护美好人居环境。

卓资山镇东街社区工作人员 郝月英:我们社区也会持续跟进,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此外,我们社区还计划不定期的为居民做一些类似的宣传,引导居民以更加合理、环保的方式享受种植乐趣。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一个说理的地方,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往往要奔走多个部门,费时又费力,卓资山镇综治中心作为乡镇“神经末梢”,该中心自今年1月份运行以来,科学设立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四所一庭调解室、心理咨询室、视频监控室、法律服务站六大功能室。通过整合社会治理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信访办等多部门,完善多元调解机制,充分利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协同共治模式,以“耐心聆听、公心说理、交心沟通、诚信化解、尽心回访”的“五心工作法”为重要抓手,建立“法律专家+乡贤能人”的联合调节机制,构建起“群众知道来、愿意来”的基层治理平台,力促“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

卓资山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 郝云铎:我们建立回访机制以来,截至目前,共登记受理矛盾纠纷540件,已化解526件,化解率97%。我们还将继续加强“老村长议事”“乡贤调解团”“法律顾问团”“民情茶社”等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愁”是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宗旨。卓资山镇综治中心运行以来,进一步明晰了功能定位,规范了处理标准和处理程序,在不断挖掘本土特色调解品牌上下功夫,既保障各事项处理过程的流程顺畅、协调联动、合法合规,又有力推动了镇域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进程。

卓资山镇党委书记 王俊龙:矛盾纠纷既要有人管,更要管得好,综治中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下一步,我镇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五心”工作法,从法理着手,用情感打动当事人,更多地把矛盾化解在镇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