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集宁区司法局新体路司法所,积极构建“司法所+” 调解模式,集聚多元解纷力量,对群众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司法所+派出所,警司联调推进“新机制”
2023年11月27日,派出所民警陪同辖区居民张女士来到新体路司法所,张女士称其与继女因丈夫去世留下的保险金产生纠纷,多次协商都没有谈拢。于是,无奈之下选择报警。之后,派出所民警将张女士带至司法所采用“两所”联调方式进行调解。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民警耐心向其宣讲相关法律规定,并通过耐心劝解,最终促使双方签订了协议。
“司法所+派出所”模式通过“信息互通、联调联动、紧密合作”,让“警司联调”成为常态,快速反应,共同处置,实现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让矛盾纠纷化小化早,避免民转刑事件发生。
司法所+法庭,庭所联建解纷“新模式”
2023年9月6日晚,龙泽苑小区居民张女士因卫生间漏水导致楼下王女士家卫生间漏水吊顶及物品受损,事发后双方就赔偿问题经常发生冲突,矛盾不断升级。
司法所联合开展“司法所+法庭”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分析利弊,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协议,至此,一场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
“司法所+法庭”模式是对四所一庭工作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不断总结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路子。通过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确保诉调对接工作扎实开展,合力构建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推进诉源治理落实落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实现信息资源互通、职能优势互补、工作成效互赢。
司法所+社区,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3年3月份某日,王女士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其居住的安大小区院内门侧,王女士的轿车车顶在小区停放时被剐蹭。新体路司法所联合恩和路社区受理此案后,工作人员及时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经调解最终各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王女士自己找汽车维修店对车辆剐蹭划痕进行维修,物业与施工队承担车辆维修费用800元,王女士自愿承担200元,在各方调解人员的见证下,当事人达成和解,案结事了。
“司法所+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不断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通过宣传教育、排查掌握、多元调解,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司法所+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预防矛盾激化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新体路司法所坚持司法为民,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贴近服务群众前沿阵地的优势,积极联动辖区各部门调解力量,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跨越,为基层社会治理筑牢法治根基。